富媽媽見習日記

富媽媽見習日記

教出理財力

投資觀念從小建立!3個重點讓孩子開始「投資」

投資不是成人的玩意,當孩子還小時,就應該教導他們投資的觀念。專業投資顧問Heather Winston女士表示,投資可以只是幾個數字的遊戲,但是投資也可以是告訴孩子要努力,投資在自己身上。像是念書,尋求知識,這也是投資,而不只是讓自己變得更有錢。 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因此,如何幫助孩子從小就有投資觀念,累積財富?以下有幾個重點。 1.從最基本開始 孩子還小時,從教導他們簡單的金錢觀念開始。包括給孩子零用錢,讓他們幫助你擬定預算,幫你在超級市場購物,讓他們在有限的金錢下買到需要的東西。藉著這個簡單的做法,你在幫助孩子建立對金錢負責的觀念,讓他們堅持在自己的預算上。 當他們逐漸長大,你可以教導他們開始儲蓄,幫助他們設定目標,甚至開始為自己的大學基金負責。 2.討論投資概念 當你孩子開始有花費與儲蓄的觀念後,你可以介紹他們幾個基本的投資觀念,像是股票與債券。用幾個簡單的知識告訴他們,讓他們能夠理解。 理財顧問菲爾德表示:「好的投資從好的儲蓄習慣開始,因為你需要多有餘的錢,才能夠開始投資。告訴孩子什麼是支出與收入,什麼是設定目標與儲蓄,讓他們能夠管理金錢。」 另外,菲爾德也建議父母告訴孩子兩個最基本的投資觀念。第一個是「長期投資比選定好的下場時間還重要。」 意思就是,與其投機性的尋找良好的投資時間點,不如告訴孩子「投資要趁早」,長期性的投資比選擇好的投資產品還重要。 另一個觀念就是「世界上沒有穩賺不賠的投資」。意思就是,投資也有成本,成本會消蝕你的投資績效。因此,要選擇成本低的投資。 3.幫助他們選擇好的投資 選擇好公司、好股票投資並不容易。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從孩子熟悉的領域開始,像是他們喜歡逛的商店,他們喜歡吃的食物,喜歡玩的遊戲等等。例如,如果今天孩子看到一則新聞:「某間公司出產的電動遊戲大熱銷,許多人開始訂閱。」那父母就可以問孩子,問問他們這個消息對這公司的股價會有什麼影響? 資料來源: https://edition.cnn.com/2021/02/19

看更多

教出理財力

給8歲小孩2千零用金,為何能讓他更珍惜上課時間?日本教育專家:用「一張表」建立從小就該知道的金錢觀

當孩子開始說「買那個給我!」「我想要這個!」,就代表他對錢已經有了充分概念,而孩子掌握了對錢的概念後,就是時候給零用錢了。 有些父母擔心給孩子錢會被亂花。其實亂花錢對孩子來說不是失敗,而是學習的機會,小時候的金錢損失因為額度有限,不容易造成大問題,因此讓孩子不畏失敗、慢慢學習理財吧! 關於零用錢的金額,我建議由父母跟孩子共同討論決定。根據每個家庭狀況不同,給孩子的金額也會不一樣,這沒有絕對答案。 如何決定一個5歲小孩的零用錢,100元夠嗎?1,000元夠嗎?其實這沒有一定的計算方式,雖然曾有人提議以30元乘上孩子的年紀來計算零用錢,不過我認為最好還是依每個家庭的討論結果決定。 我聽過一個小學2年級的孩子一個月拿2,000元的零用錢。聽到小學低年級孩子一個月拿2,000元,大家的反應都是「太多了吧!」其實那孩子的母親把上書法教室的費用1,800元也算進零用錢裡,所以扣掉補習費,孩子一個月只有200元。 孩子藉此可理解上書法課要花的費用,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他們反而會感受到自己花了這麼多錢,更應該好好上課,珍惜學習的時間。所以我希望父母能跟孩子共同討論零用錢的金額。 讓孩子感受帶著錢的緊張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體驗! 零用錢該以什麼形式發放? 關於零用錢的發放方式,我推薦「定額型」「報酬型」和「混合型」3種。 ①定額型 也就是每個月給固定金額。定額型的好處在於每個月拿到的金額相同,孩子比較容易學會管理金錢。不過缺點在於因為這是跟孩子一起決定好的金額,所以父母沒辦法對孩子說:「因為你不乖所以要扣錢。」採用此方式的父母要先有心理準備。 ②報酬型 報酬型是將家事以固定金額計價來決定零用錢的方式。例如說打掃浴室可以拿到50元,洗碗也是50元等等。報酬型的好處在於孩子可以實際體驗到金錢與工作的等價關係。 不過壞處是連拿個遙控器的小事,都可能被問道:「那你要給我多少錢?」這時父母應該會一股火衝上腦門,如果什麼東西都要換算成錢,實在讓人相當困擾。因此採用報酬型零用錢時,在一開始就要討論好什麼工作能換到多少錢。 我們家的規則是,維持家人生活品質的必要付出,就不能與零用錢扯上關係。家裡曾養過一隻狗,給飼料、清理排泄物等工作就被設定不能換取零用錢。父母也可以將覺得麻煩、無暇處理的家事列出來,讓孩子從中選擇自己想要做的家事來做。 ③混合型 這是「定額型」跟「報酬型」的混合版。如果孩子失去幫忙家事的動力,報酬型零用錢就無法成立,就算孩子小時候很認真的賺零用錢,長大也可能會慢慢不適用這種方式。「混合型」在這時就是從「報酬型」轉換為「定額型」零用錢的有利方式。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基準與思考模式,請一定要跟自己的孩子討論。如果討論好了就嘗試看看該方式,無須跟其他家庭比較,並有自信的說:「我們家有我們的規則!」 我家有2個相差2歲的女兒,隨著年齡增長輪流採用的方式是「報酬型→混合型→定額型」。孩子上中學後會想要一次拿固定的金額,從此定型為「定額型」零用錢,而多數孩子因為長大後就不再對幾十塊零用錢感興趣,報酬型做法將慢慢失去功能性。 約定好零用錢額度後就立下契約書吧!如此一來不但親子雙方都能有心理準備,孩子也會感受到自己真的長大了。每個家庭的規定不同,建議父母也可以事先訂好「可以花零用錢的場合」及「不能買的物品」。 制定零用錢使用規則 協議好了零用錢的金額,一定要共同討論如何分配使用,孩子應該自己規劃零用錢該如何使用,建議可以依用途把零用錢分為3份,各項分配額則可以每個月調整。 比較適合的引導方式是「之後可能會有想買的東西,我們先存錢做準備吧?」。理想狀況則是具體設定目標「為了能夠買到××× 所以目標是存到○○○元」,不過這對年幼的孩子來說還太難了。 未來爸媽也許會碰到孩子想買高價物品,而感到猶豫的情況。這時候「儲蓄金」部分的零用錢就能派上用場。 假設孩子說:「我想要買那個遊戲!」儲蓄卻只有50元時,父母可以試著提出建議:「那我們從今天開始一個月存100元吧?真心想要的話應該做得到吧!」 另外一個鼓勵方式是:「你如果努力存到500元的話,剩下的錢就由媽媽來贊助喔!」如果孩子能夠按照計劃儲蓄,就代表他能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付出相應的努力,也證明他是真心想要買那項商品。這不僅提供父母標準來判斷「這個商品值不值得買給孩子?」,孩子也能夠養成定期小額儲蓄的習慣。 感謝金為表達謝意或是幫助他人而使用的金錢 這部分的錢主要拿來購買家人和朋友的生日禮物,或者用於捐獻。讓孩子把錢用來表達對他人的「感謝」之情。我一直以來都對孩子傳達一個觀念:金錢是可以表達「感謝」的。 或許也可以將這部分的零用錢稱做「捐獻金」吧?在便利商店購買果汁的時候,店員會說「謝謝惠顧!」,而我們付錢來交換果汁這項自己想要的「商品」。人們以金錢換取物品的同時,也會相互道謝,「感謝金」就是用來教會孩子這個道理。 說「謝謝」不代表一定會為周遭的人帶來快樂。但絕對不會有人因此感到不幸或厭惡,大多數人心情都會變好吧!我希望孩子們學會的是「金錢和感謝等價」,這是很棒的一件事。請各位父母務必透過零用錢規劃,讓孩子學會用金錢表達謝意。 自由支配金用來購買生活中「必要物品」的金錢 這是讓孩子用來買想要的玩具、飲料、零食或文具等物品的錢。如果是上學必要的文具,可以跟孩子討論決定該用自己還是父母的錢來支付。另外,請父母避免干涉孩子使用自由支配金的方式。零用錢給孩子之後就是屬於他們的錢了。

看更多

教出理財力

如何教孩子認識金錢?4種有趣遊戲學習理財觀

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基本的金錢概念是件非常重要的教育課題,但令許多家長頭痛的是不知該如何進行,甚至有些父母會盡量避而不談,因為可能自認並不是理財高手。然而研究發現,父母對於孩子一生的金錢與理財觀影響最大。 這裡有些簡單實用的策略,幫助孩子們學習生活中的財務觀念,透過簡單的遊戲教導孩子們了解基本的財務原則,包括慈善捐贈、延遲享樂、預算、儲蓄和複利。 讓愛傳出去(慈善捐贈) 即使是4歲的孩子也可以理解善行的重要性。首先,和孩子談談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給予」,不論給予的金錢多或寡,或是提供的幫助大或小,都有可能為需要的人帶來重大的改變。接著,為孩子找到一個適合的慈善平台,讓孩子開始學習每月或每季捐出一筆金錢(即使是10元也可以),並允諾孩子自己會一同捐出等值金額。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延遲享樂) 在所有寶貴的金錢技能中,延遲享樂可能是最關鍵的,這也是成年人為了長遠目標而需要訓練的聰明消費、存錢和投資等能力。透過蝴蝶孵化的過程,培養孩子發展必要的耐心。從毛毛蟲變成蛹,依照蝴蝶品種與氣候溫度等變因,孩子可能必須等待大約一個月的時間,這對孩子而言,一個月宛如一輩子這麼久。為了鼓勵及慶祝每一個變化過程,可以在存錢筒中存入紀念的金額。 編列預算 這項甜點比價活動可以教導6歲及以上的兒童如何制定和執行預算技能,這些技能在以後將會很有用處。首先,帶孩子前往糕餅店,記下其中一項甜點的定價,如蘋果派、藍莓麵包等。接著,前往雜貨店挑選製作該甜點的食材,估算這些食材的總和是否比糕餅店優惠 ; 若是比糕餅店昂貴,可以帶著孩子思考是否有更優惠的替代方式可以完成這些甜點的製作。透過這些比價與思考,訓練孩子預算概念。 複利遊戲 曾有理財講座指出複利就是「錢滾錢」,愛因斯坦曾說「複利是世界第8大奇蹟」,複利加上時間,威力比原子彈還要強大。有位女網友推薦「365存錢法」頗有複利精神,第1天存1元,第2天存2元,第3天存3元……依此類推,這樣存到第365天,一年總計可以存66,795元。 Reference :4 Fun Activities to Teach Kids About Money 延伸閱讀>> 該如何面對無禮之人 常吃魚身體累積太多甲基汞、有機錫,恐不利懷孩子

看更多

教出理財力

面對大哭大鬧要買東西的孩子,你怎麼辦?理財媽媽趁機這樣教孩子

日前有一位上完馬哈老師財商教育直播課程的媽媽私訊我,以下是私訊內容: 老師,今天我女兒要買書包。本來我要結帳了,結果她說要買鉛筆盒,已經不曉得買幾個給她了,還要買,而且一個要399元,好貴。我不買,她就跟我大哭 。還好有上妳的課,我給她選擇,要買書包,我現在付錢,要買鉛筆盒,我回去比價。結果她更氣,說「我馬上就都要」。 我就讓她哭,堅持不買給她。 她回家很生氣,爸爸帶她去游泳,我就在家上網找了一下書包。 她回家,我跟她說:「老師說要比價,我們上了課,要實踐『聰明消費』這件事。」 謝謝馬哈老師! 孩子財商要學得好,父母才是最大的關鍵人物 我相信類似的場景,很多父母都遇到過,大致上也會走三套劇本,分別是: 劇本一,愛孩子,雖然口中唸太多鉛筆盒了,還是心軟買給她。 劇本二,不管大哭大鬧的孩子,快速離開現場,就是不能買。 劇本三,當下沒拒絕,說好回家一起比價,讓孩子選擇用自己的「零用錢」買(這裡用了遞延滿足這一招)。 身為父母的你會選擇哪一個劇本? 其實,孩子的財商(FQ,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財務智慧商數)要學得好,父母才是最大的關鍵人物,其中「狠得下心」是一大重點,畢竟面對哭鬧的寶貝,有時候做父母的我們還真的是天人交戰啊!如果是疼孫子的阿公阿嬤,我想大多都是選擇劇本一吧! 我們真的要拒絕孩子嗎?(才幾百元啊) 答案是:「必須的」! 有些家長捨不得對孩子説「不」,尤其當孩子撒嬌不成,大哭大鬧時。但這種事有了第一次,接下來就會有無數次,而且父母沒了底線這件事,孩子也知道了,所以做父母的要堅強。 別讓滿足孩子的慾望成為愛孩子的標準,那不是愛而是變相的情緒勒索 「買東西給我=愛我」,愛不能成為孩子買東西的藉口。父母不買東西給孩子,並不代表我們「不愛」他們,反而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開啟跟孩子的金錢對話,以及教育孩子金錢知識很棒的機會。我們可以灌輸孩子什麼觀念? 觀念1:教導孩子聰明消費,任何一毛錢都要花在刀口上 我常常跟孩子說,「你知道你可能是『先樂後苦』的世代」,一開始他聽不懂,後來我跟他解釋,「你的生活品質比媽媽小時候好太多,就以出國旅遊為例,因為父母想出國旅遊,所以你可能小學就有出國的經驗了,媽媽則是念大學時自己存錢才能出國,當年我花每一筆錢都精打細算,任何一毛錢都要花在刀口上,因為我要存旅遊基金」。 觀念2:會分辨自己的需要跟想要,透過「遞延滿足」降低衝動性購物 教會孩子學會分辨自己的需要跟想要,需要「耐心」+「多次的練習」。因為我們大人也常常陷入需要跟想要的天人交戰中,但只要多練習,我們亂買「想要」東西的頻率會降低,而透過遞延滿足是一個很棒的方法,購物前告訴自己要先比價,通常網路上一定會有比現場看到更便宜的價格,所以一定要先比價,聰明消費。 觀念3:設定夢想清單,你願意為這個夢想存多久的零用錢(花自己的錢) 我常常說給孩子零用錢是教「孩子好好花錢」很棒的方法,當孩子花自己的錢,他會很認真思考,到底要不要買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值得他花6個月、一年,甚至長達兩年時間存零用錢買下它嗎? 我遇見一個小一的男生,他說他想買的東西是超商中的「寶可夢」機台,但是他的零用錢一個月才200元,一年不吃不喝才2,400元,可能要存20 年,等到他存到這筆大錢,他可能就不想買了,但是此時他會多了一筆存款。 這邊也同步提供「夢想清單」練習單,父母可跟孩子一起討論「孩子想要買的東西」、「要準備多少錢」、「存錢計畫表」。如果你想陪孩子一起完成夢想,也可以設定獎勵機制,陪他一起存。練習單下載連結:https://www.richkid.com.tw/learning-sheet/download/51 我自己的孩子透過這個夢想清單,買了兩個他很想要的東西,一個花了一年,一個花了兩年,代表他想得很清楚才入手,現在我們買東西都會先上網比價,衝動性消費的情況真的少很多了,建議大家可以陪孩子試試看。 最後,關於如何建立孩子的財商教育,還是那句老話,「教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難,去做就對了!」 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 

看更多

教出理財力

從5歲到大學,各階段培養孩子儲蓄習慣的技巧

財務目標是什麼?聽起來是個要花時間瞭解的財務知識? 千萬別把它當作艱深的名詞!制定預算,是為了平衡收支,更重要是實現財務目標─因此,目標是預算的核心。財務目標可理解為需要經濟資源(如資金、資產),配合理財技巧(如儲蓄、投資)完成的各種事情,像是購買消費品、出遊旅費、升學學費,以至結婚、置產、退休保障⋯⋯等。 我認為,養成孩子儲蓄的習慣,是學兒童理財的第一要件。除了可以培養孩子存錢的興趣外,也建立孩子完成目標的信心─興趣跟信心,可不是在學校一定能學到的! 舉個例子,小學三年級時,我非常想買一個卡通機器人,還記得它有著藍白相間的外型,是卡通中所有角色攻擊力最強的,價錢是新台幣一百五十元,就放在附近雜貨店的櫥窗中。每天當我經過雜貨店時,都想馬上擁有它,所以我省吃儉用,盡可能地把買零食的錢都省下來;隨著存款越來越多,每次經過櫥窗,那期待的心情就越來越高昂─經過了整整一個學期之久,我的存款終於達到一百五十元,可以把它從雜貨店帶回家了。當時愛不釋手、好不容易才擁有的感覺,到現在還記憶猶新,甚至清楚記得當時機器人擺置房間的位置。 樣的加乘快樂,其實就是孩子願意透過等待而最終擁有的結果。 試想,當年如果我開口向父母索求,而他們也立刻買給我,可能我後來不會如此珍惜,也失去了當初擁有它的快樂。所以做父母的,在孩子每次開口要求時,我們不一定都要馬上答應,給孩子練習等待也是重要的。 當年這藍白相間的機器人,就是我的財務目標,我可以為了這個目標學會忍耐、抗拒買零食誘惑─更重要的是,透過儲蓄獲得了「我可以完成目標」的信心,這真是個很有價值的體驗。 小學生的儲蓄目標 跟小學生談財務目標實在言之過早,我們也可以暫稱為「儲蓄目標」。 給小學生的儲蓄目標記得要按年齡分階段,從一個儲蓄目標計畫開始練習:  - 確認好目標的金額。  - 擬定所需要的儲蓄時間。 五至九歲 可以開始試著練習以儲蓄完成一個目標計畫,這個目標的完成時間,建議超過一個月。也就是訓練你的孩子,必須經過一個月的儲蓄累積才能取得的計畫。主要目的在讓孩子學會延遲享樂,以及練習將目標完成的信心,就像當初我渴望買到機器人一樣。 十至十二歲 要有同時儲蓄兩個金錢目標的能力,也就是同時執行兩個目標的計畫─其中一個為期一個月,屬於短期目標;另一個需要超過半年以上,是長期目標。 短期目標包括參觀一場展覽的門票,或是一個心儀已久的玩具;長期目標,比較像是一輛腳踏車或是出國的機票─兩個目標的金錢要分開,千萬不要混在一起,這是為了訓練孩子拿到金錢後的執行、分配跟規畫預算的能力。 當然,若孩子在此時才剛要開始學習財務目標的建立,建議父母先讓孩子從一個短期目標開始練習,等駕輕就熟後,再增加另一個長期儲蓄目標。 青少年的金錢目標 在國、高中時期,雖然有許多時間是在進行升學準備,不過這時自己處理金錢的機會也增加許多,應該要完整執行本書Part 2~Part 5所說的,最少管理好三個戶頭─也就是能聰明分配金錢,每次拿到收入後,分配在儲蓄五十%、消費四十%、捐贈十%。 青少年時期,管理的金額比小學時大上許多,可能父母給予零用錢是以一個月為單位,好比說一個月是幾千元,但包含了學校午餐、生活用品等等─這可是小小地考驗孩子們的理財功力囉。 我認為,孩子這時的理財模式是未來的雛形,希望父母特別重視這個部分─別忘記孩子這時可不只是練習,「成本」已經慢慢變貴了!就像要注意有些學生會因為沒有好好控制物欲,在這時產生借貸的問題,變成小小月光族可不是好事情。 大學生的財務目標 如果我有機會給大學生一點財務上的建議,我會從「建立資產」的角度著手。 我在大學時期的生活費幾乎是自理,打工的收入差不多就等於生活支出。不過,當時我做了一件事情影響了自己的未來─我發現,人生若要有所不同,跟「理財能力」息息相關。那時常常聽到「人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所以大三那年,我每天都到圖書館讀《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全圖書館只有我在看這兩份報紙,天曉得那對當時的我來說有多困難!但是,我知道學習一件新的事物需要耐心,只要遇到不懂的名詞我就上網查,漸漸地,我開始看得懂當中的道理,閱讀速度也越來越快─後來,我發現自己已經開始能理解金融的運作及大部分的理財商品。因為在當時建立了財金知識及理財能力這個資產,直接幫助了我的就業情況,甚至是現在的寫作內容。 所以,我建議大學生的財務目標不該只是金錢上,而是應該建立屬於自己的資產,如人脈,像是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未來可能會一起創業;還有,累積自己的軟實力,就像我當時看報紙一樣,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財商教養學,帶孩子玩出FQ力:5歲起,從3個小豬公學會延遲享樂、控制欲望、有同理心,成為負責的大人》

看更多

幸福理財學

【網媽養成班】從零用金培養儲蓄習慣,小孩也可投資!

身為媽媽,永遠都有學不完的事情!BabyHome「網媽養成班」討論媽媽們關注的各種議題,親子理財一直是媽咪們相當關注的話題,如何讓自己和孩子擁有理財腦,讓小錢變大錢?父母口袋深淺大不同,我們邀請到兒童理財素養專家黃子欣來和大家分享,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 BabyHome「網媽養成班」提供各種才藝專長的教學,鼓勵媽媽們將重心放回自己,發揮強大的學習力,培養多樣的面貌,鼓勵媽媽們發揮強大的學習力,培養多樣的面貌,快來跟著BabyHome來一場最美媽媽養成記! 不會理財如何教孩子?分齡邊玩邊學力量大 兒童理財素養專家黃子欣不但是講師也是部落客作家,育有雙寶的她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開始投入兒童理財領域,也相當樂於和親子讀者分享理財知識。 很多家長可能覺得「教小孩學理財」我行嗎?子欣老師分享2歲起就可以開始教理財囉!且學理財就從做家事開始。「做家事能培養孩子責任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也代表未來有機會管理好自己的親金錢。」別小看2歲的孩子,摺衣服、洗碗都可以請小朋友幫忙,過程中邊玩邊學,無形中也正在訓練與培訓孩子。 2~4歲的孩子不妨替他們準備「趣味存錢筒」,市面常見有貓咪、卡通人物等造型,存錢進去時會出現有趣的反應或特效、音效,增加孩子的興趣與吸引力,子欣老師表示爸媽不用在意小朋友到底存了多少錢,只要讓他知道有「存錢」這件事,以及「錢是個好東西」。 此外,生活當中的許多實例都是因材施教的好時機,例如孩子吵著想要東西,或抱怨為什麼不能擁有哪些玩具時,都是可以藉此引導孩子思考正確金錢觀的借鑒。 零用錢幾歲給?怎麼給? 小小孩最初懂得錢的用途,可能是陪爸媽去商店買東西後要付錢,不能拿了就離開,子欣老師建議五歲以下的孩子,家長可以用「貼紙」代替「真錢」來學習,待孩子懂數字概念與錢的用途後,就可以開始試著給零用錢。 子欣老師分享,「給零用錢」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財商方法,建議幼稚園大班起開始給,且有三大優點:發現自己有主導權、自己要對自己負責、練習管理金錢。孩子在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錢都花光了,亂買東西而後悔,但損失的都是小錢,但得到的卻是大大的經驗。等小朋友有了金錢交易的概念後,再來跟孩子討論更多的金錢觀培養。 至於零用錢要給多少?由於每個家庭狀況不同,例如有些孩子每天自己買早餐、坐車上學,那麼零用錢就可能需要較。若真的不知每週給多少零用錢較好,子欣老師分享可以參考以下常見的方式: 1. 10元乘上孩子的年紀,例如10歲則為10X10等於100元。 2. 也有家長把10元改為30元,因此給孩子多少零用錢,還是依各家的狀況來決定。 不過,子欣老師當年給大班孩子一周的零用錢是「10元」,而且並非給一個「10元」硬幣,而是給10個1元,這又是為什麼呢? 親子理財遊戲1:三隻小豬賬戶 當孩子領到零用錢後,子欣老師建議家長可引導孩子先依比例分成「儲蓄、消費、公益」三個帳戶,用三隻小豬存錢筒的方式來存錢,比例可由孩子自己思考後決定,這就是為何子欣老師當時給孩子零用錢是10個1元的原因,她也提醒:「父母要做的是教練,不是老師;要逐步引導,而非直接下命令。」 「儲蓄帳戶」的目的是完成夢想,可以設定不同的儲蓄期間,越大的孩子要越久,例如用一年為單位,設定一個稍有存錢難度的目標。 「消費帳戶」則讓孩子開心過生活,買想要的物品,「唯一的條件的就是要記帳,買了什麼,花了多少錢要記錄下來。」子欣老師分享,,通常會發現孩子自己會去做調整與改變。 「公益帳戶」讓孩子懂得用錢來幫助別人,讓孩子自己選擇要捐助的單位,例如環保,教育,醫療,動物等,讓孩子看到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懂得珍惜與感恩。 孩子上小學後,很多爸媽會遇到孩子說看到同學有某樣物品,也吵著想要買,家長該如何回應?子欣老師表示,既然我們已經建立好零用錢的「消費帳戶」,想要的東西可以自己去買,若遇到高價商品,則可用「夢想帳戶」長期儲蓄再去購買,讓孩子了解想買東西要自己想辦法。 親子理財遊戲2:理財桌遊 玩遊戲除了趣味存錢筒,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一起玩理財桌遊,例如大富翁,子欣老師提醒並非只玩遊戲規則,家長引導孩子去思考是關鍵,提醒「記得先存錢唷,不然等一下想買東西會錢不夠」「你看你都花在投資,小心會破產喔」,讓每次的遊戲中都能學到一些正確的理財觀念。 教孩子存股非遙不可及,從熟悉的迪士尼、麥當勞開始! 在小孩有基本理財觀念與儲蓄習慣後,就可以再開始學習投資。其實孩子身邊很多熟悉的事物,都是美國大公司的產品,例如迪士尼、可口可樂、星巴克、麥當勞等,家長不妨引導孩子接觸美股。子欣老師認為讓孩子接觸投資並不是要求只賺不賠、報酬率要有多好,而是開始讓小孩接觸、逐步培養投資觀念。 教小孩投資美股的3個小撇步包括 1.先買一股:讓小孩先體會「擁有股票」。 2.獎勵方案:為了鼓勵孩子投資美股,可以在生日時加碼「買一送一」,孩子自己買一股,爸媽送一股。 3.股票交易紀錄:透過紀錄買進日期、買了幾股、美金換算台幣的價值等資訊,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子欣老師表示,孩子會了解「原來他是這些大企業的股東之一,他是老闆」,漸漸的你會發現小孩對喜歡的商品會問:「這公司有股票可以買嗎?」此外她也強調,教理財不是教孩子學會投資致富,而是培養擁有財務自由的能力。 親子理財遊戲3:股票披薩 引導孩子做「股票披薩」,畫一個圓形披薩並切割為多等份,像在放披薩配料一樣,讓孩子將 6~10支有興趣的股票寫在披薩上。 兒童理財素養專家黃子欣投入「兒童理財」教育,希望影響更多的家長及孩子。

看更多

幸福理財學

【網媽養成班】媽媽金錢管理術,新手投資小撇步不私藏

BabyHome「網媽養成班」要來和大家聊聊「媽媽金錢管理術」,多數媽媽掌控著家庭金錢大權,面對上有長輩、下有兒女的龐大花費,金錢管理、收支分配、投資理財更是一大功課,當婚姻碰上麵包,又該怎麼理性討論、達到共識?聽聽巫嘉芬及壽司馬麻怎麼說。 生養孩子超花錢?家庭開支預算怎麼列 網路上盛傳養育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上大學,至少需要600萬,是很大的一筆開銷。BabyHome日前進行爸媽大調查「如無經濟後顧之憂,會想生幾個小孩?」,在1149票數中,過半家長在無經濟壓力下,想要生2~3個小孩,不過現實卻事與願違,據BBC報導,2021年台灣生育率為「全球倒數第一」。 經濟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注的議題,婚前,規劃生活花費時可能只要考慮本身或跟伴侶兩人的食衣住行;婚後有了孩子,成為上有長輩、下有嗷嗷待哺寶寶的三明治家庭,家庭開支分配顯得更為重要。 為了避免無財可理、越理越窮,神經科醫師、部落客作家壽司馬麻分享自家作法,她的每月家庭支出是以去年生活費來計算該年度可花的費用,每月費用以1年除以12個月來計算。而開銷分配則分為三等份:育兒、房租水電、娛樂購物。壽司馬麻特別提到,現代家庭不論繳房租或貸款都是一筆不可小覷的開銷,若在居住上的支出超過月生活費的三分之一,很有可能會吃不消,建議可好好檢視再進行調整。 此外,每個人的經濟能力、生長環境不一樣,有小孩後,財務管理更是經營家庭很重要的一環,再者每個人的金錢觀都不一樣,夫妻在運用錢這方面更是需要達到共識,需要建立共同目標。 家庭開銷夫妻如何分配? 前主播巫嘉芬育有一個兒子和一對雙胞胎女兒,她分享先生屬於精打細算型、貨比三家後才會下手購買,自己則是容易被「當盤子」,買貴了都不知道。而遇到了要繳水電費的時候,她和先生約定好「若誰開信箱拿到帳單就是誰繳」。 壽司馬麻家則是雙薪制,夫妻建立共同帳戶且每月各自存入固定金額來作為家用支出,雙方都可以為家庭開銷盡一份心,同時又擁有自己運用錢的自由,但她也提醒,對於收入不平均或單薪家庭可能就要彼此溝通討論好,且錢並不是評斷家庭貢獻的唯一標準。 在教育費方面,壽司馬麻利用政府給的育兒津貼採買美股,並設定為複利,等到小孩成年以後就變成他的資產。 夫妻談錢傷感情?溝通有技巧 全職媽媽在家勞心勞力卻沒有自己的收入,若希望另一半多給一些家用或額外的費用,該如何溝通?壽司馬麻認為男人猜不透女人心,需求沒說出口,老公是不會了解的,例如「這個月是母親節,你是不是應該要表示一下?」依照對方的個性來說出你想要表達的重點。 壽司馬麻鼓勵全職媽媽更應該要懂得開口,「全職媽媽身兼保母、採買、廚師...簡直就是全能的家政婦,你的價值遠比你想像的高!」 新手投資理財免驚,3步驟+了解自我需求 投資前必須要做好功課,壽司馬麻分享三個步驟給投資新手當作建議。 1.盤點自己有多少資產,例如保單、現金、貸款等。 2.了解每月或每季各項的支出及分配比例,了解花費與消費習慣。 3.建立分離賬戶 ,每個戶頭專款專用,分為生活費、投資、存錢等,例如存錢的戶頭可取名為夢想專戶,拿來存買房的頭期款,或疫情過後要帶家人出國的旅遊基金等。 經過以上步驟將慢慢開始掌控金錢,你會發現腦中已經有財產藍圖,不會害怕計畫未來的大筆消費、也不用擔心一時沒工作會頓時吃土。 接下來該如何進一步來實際投資?壽司馬麻建議可先思考自己適合何種投資方式,例如有些人喜歡刺激衝短線,但每天要盯盤且上下波動大,壓力的承受相對較高;若希望風險較小,錢投進去後五到十年後才會用到,就比較適合穩健型投資,例如交易所買賣基金ETF(exchange traded fund),或投資已發展穩定的公司,當公司賺錢時就會將獲利分給你。 壽司馬麻說,她和先生婚前就已經一起上了美股投資課程,學會了開戶、分析股票、規劃資產分配比例等,最重的是兩人都建立起投資理財的概念,「看著錢在穩健成長,非常開心」。 壽司馬麻為神經科醫師、部落客作家,對家庭理財規劃也有豐富經驗與心得。

看更多

幸福理財學

理財方式百百種要用哪種?財務專家:這3種基本原則不可少!

全世界理財專家們所傳授的理財策略通常以適合最大多數人為主,儘管如此,理財還是非常個人化,必須因個人實際狀況而有所調整,而不是將理財專家的建議一昩照單全收。當然,還是有一些鐵定的原則,像是如果可以就不要逃稅,並嘗試建立緊急儲蓄金。以下是三個常見的理財原則,但是當遇到一些特殊狀況時,財務規劃師還是建議可以適時調整這些規則。 理財原則一 : 先償還高利息債務 如果面對多項債務,按照簡單的數學運算就可以理解應該將利率最高的貸款列入優先償還目標,從長遠來看將節省更多資金並更快地償還完債務。然而,擺脫債務確實很難,而如果這個目標會讓你感到情緒低落時,就可以考慮調整順序了。認證財務規劃師Michelle Petrowski說: 「老實說,我們想讓我們的情緒與金錢脫離,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必須考慮選擇對情感和行為的影響。」Petrowski建議有些人可以採取所謂的「滾雪球方式」來償還債務,也就是對所有賬戶進行最低還款,但優先償還總額最低的貸款。幾項研究發現,首先消除小額債務有助於激勵借款人更有動力繼續還債。 理財原則二 : 實際上不應該想要退稅 如果每年報稅時可以獲得退稅,通常是因為雇主在每個月預扣的稅款實際高於應繳的稅額。獲得退稅感覺像是一筆意外之財,但本質上,政府只是把本該屬於你的錢還給你,所以有稅務專家將退款描述為「提供無息貸款給政府」。雖然這筆「意外之財」收到時很令人開心,但應該問問自己如果每個月少扣一些稅款,你會拿這筆多出來的薪水做什麼。如果答案是“花更多錢”,那就還是讓雇主繼續多預扣些錢吧; 但如果是會拿來做些理智的投資或是還債,那麼就可以考慮調降每月預扣稅款。 理財原則三 : 盡量預存退休賬戶 雇主提供的退休賬戶一直是財務顧問喜歡的自動儲蓄類型之一,現在存入的金額越多,退休後就更有可能不用為錢財煩惱。但理財專家建議可以將每月預存的退休脹戶資金部分挪至具有稅務優惠的投資標的,這個投資標的若是還設有禁止退休前提款的門檻,那就更好了。 Reference:  3 traditional rules for building wealth — and when experts suggest you break them 延伸閱讀>> 躺平族的爸媽,怎麽想? 未來十年增長最快的10個科技工作

看更多

幸福理財學

兩年還清150萬債務!這對夫妻有3個重要秘訣

現年38和40歲的Deacon和Kim在2008年結為夫妻。當兩人在整理當時的財務狀況時,才赫然意識到他們已陷入了債務危機  總共積欠了52,000美元(台幣149萬元)的學生貸款、汽車貸款和信用卡債務。為了在18個月內盡快還清債款,他們兩人採用了多種儲蓄方式,並且在最後6個月額外做些兼職工作,最後終於如期達成目標。以下是Deacon夫婦削減開支和將更多資金用於償還債務的三個重要秘訣: Photo by Mikhail Nilov 清楚了解所有的支出 每月針對所有的花費進行盤點,並將其記錄在簿子上或是免費的電子應用程式,這樣就可以輕鬆了解支出盲點以及該從何處改變起。Deacon建議可以試試Mint之類的預算應用程式或是類似PocketGuard之類的免費版本來追踪所有的支出,或是使用Excel、Google 試算表。收集數據可以更輕鬆地查看是否可以立即採取措施來解決債務問題。 為變動費用設定界限 Deacon發現很多人都在為娛樂和食品雜貨的費用苦惱,但他認為只要設定每個月可以花在這些費用上的具體金額,並確保不要超過預算金額即可。Deacon夫婦使用的是現金信封管理法: 他們每個月將每筆費用的專用金額放入一個信封中 例如雜貨是250美元、娛樂是100美元等以確保永遠不會超過限額。Deacon夫婦每月會舉行家庭預算會議,在會議中檢查並確保所有支出都在預算軌道上。此外,設置每週或每月行事曆提醒功能,以查看已經花費了多少預算金額,並計劃如何使用其餘預算以跟上目標。 詢問服務供應商是否有更好的組合選擇 Deacon夫婦另一個省錢技巧是清點所有的賬單,像是汽車保險、手機帳單、網路等費用,並打電話去服務供應商溝通可以如何降低成本,例如: 我使用你們的產品/服務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請問你們現在有更優惠的組合嗎? Deacon分享道:「只需要打幾個電話,每個月可能就可以省下200至300美元的支出。」每次在查看賬單時,Deacon心裡想的都是“我怎樣才能讓數字再變更小”,在這樣的努力之下,他們每個月省下了600至800美元,省下的金額全部都用來償還債務。 Reference :  Couple who paid off $52,000 in debt in under 2 years: Here are our best savings tips

看更多

幸福理財學

租房不如買房、提前退休是財務自殺,哈佛經濟學家的21條理財法則

2014年被英國《經濟學人》評為全球 25 位最具影響力經濟學家之一的經濟學教授Laurence J. Kotlikoff除了著有《金錢魔法》一書之外,還曾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彭博社》和《金融時報》等權威性媒體設有專欄。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的Kotlikoff了解人類想要致富的渴望及努力,因此分享了他個人會遵守、同時也會教導學生的21條理財法則。 攝影師:Karolina Grabowska,連結:Pexels 1.不要借錢上大學。這樣做不僅太冒險,成本也太昂貴了。接受良好的教育的同時不需要抵押你的未來,若是真的有經濟上的困難,可以試試獎學金或是申請費用較低的學校。 2.如果父母已經借錢來繳學費,最好要討論清楚將來誰負責償還,並且了解父母是否動用了未來生活的老本,只為了“幫助”你上一所負擔不起的大學。 3.努力買間房子,最好不要租屋,並嘗試用現金購買。如果屬於中高收入者,那更應該如此,這同時也是一種節稅的方法。 4.貸款是稅收和財務上的輸家,盡快將所有債務還清吧。試想看看,如果你現在有10萬美元可以投資於收益率1.5%的債券,那麼一年將可獲得1,500美元的利息收入; 但是,如果你有 10萬美元的債務,利率為3.2%,若是立刻還清,那麼一年就可以節省3,200美元的利息支出。哪一個划算? 5.擁有房屋可以降低長壽的生活風險。這是最好買房而不是租房的另一個原因,特別是不用擔心因為長壽而必須持續支付租金,卻沒有固定收入可以因應。 6.選擇房價或稅務更優惠的地區置產。當然,情況可能不是這麼簡單,畢竟如果有小孩的話,可能要考慮居住在昂貴的都市區域,因為這裡的教育資源較豐富。但換個角度想,房價較低廉的地區卻可以提供孩子更寬敞且跑跳的生活環境。 7.選擇一個只有你喜歡但其他所有人都討厭的工作。在相同的條件情況之下,例如相同的技能、教育和經歷,若是從事不太愉快、傷腦筋、有些風險的工作會比需要同樣技能卻沒有這些缺點的工作獲得更高的報酬,經濟學家稱之為“補償性工資”,這類工作若剛好是你喜歡且別人不喜歡的,那就太完美了。 8.歡迎跳槽尋求更好的工作。這是增加薪資的快速途徑。 9.考慮為自己工作。如果擔心自行創業過於冒險,那麼也許可以好好思考一番,將愛好和興趣變成副業。 10.評估目前工作的前瞻性。最好每隔幾個月就與配偶或親友進行目前的職業評估,思考這份工作的未來發展及該領域的前瞻性,是否值得繼續投入時間與精力。 攝影師:Yan Krukov,連結:Pexels 11.婚姻是一生的合作關係,這可能意味著更高的淨收入,但同時也伴隨著一系列有價值的隱性保險安排,因此,婚姻的合法性有助於執行這些安排。 12.目前的生活水平是最底線,應根據投資和支出策略來模擬出未來可能的生活水平,如此方能了解這些策略是否能帶往預期方向。 13.如果已經結婚了,就努力且用心維持婚姻,以避免離婚造成的傷害及財務問題。 14.所有生活上的決定,例如換工作、搬家、結婚、生孩子、離婚等,都是可以定出個價格的,最好根據目前可持續生活水平來衡量這些價格。 15.使用退休帳戶來供款、轉換和提款以減少稅收,並確保自己在工作上全力以付來獲得老闆的肯定。 16.計劃出退休金最佳領取時間,以獲得最高利益。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可行這樣計劃,但務必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先找出使家庭終身受益最大值的策略。 17.認真研究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障福利,否則可能會無法獲得。 18.政府各個行政機關的系統規條繁瑣,工作人員可能會部分或甚至完全出錯,因此在申請或處理各項福利時,務必先行研究清楚。 19.提前退休是財務自殺。極少數人能夠徹底清楚提早退休的真實含義: 度了一個人生中最長且最昂貴的假期,一種大多數人都負擔不起的假期。在某些情況下提前退休確實有其意義,例如有更多的時間與子孫在一起、追求渴望已久的自由、放掉工作壓力等,但這些都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那就是失去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收入機會。 20.大多數傳統的投資建議都有其爭議性,且通常犯了四個主要的經濟上的錯誤,包括年輕時沒有儲蓄正確的額度、不去管理退休前的儲蓄、年老時支出花費額度不正確、以及未曾調整適應市場狀況。 21.如果個人不太能承擔股票風險,那麼就將股市視為賭場。把股票投資想像成帶去賭場的現金成本,在離開賭場之前,先不要花掉任何一分所贏來的金錢(如果有贏錢的話)。也就是說,在最初投入股票的資金尚未回本之前,先不要再投入更多的資金進去。 Reference:  A Harvard-trained economist shares his top 21 money rules: ‘Own your home’ and ‘try to buy in cash’

看更多

幸福理財學

「斷捨離」也能累積財富?3方法讓你每年多賺一份薪水!把錢花在刀口上,用小錢累積大財富

源自日本的「斷捨離」,是能讓小資族擺脫囤貨、亂花錢的好觀念,至於省了錢之後的下一步,當然就是要投資理財,本篇介紹3個存錢、理財的好方法,讓你輕鬆把小錢變大錢。 Gold investment photo created by xb100 - www.freepik.com 「斷捨離」是近幾年很熱門的名詞,國內外興起「整理師」(或「整聊師」)一職,到府協助屋主把家中雜物整理乾淨,不僅讓屋主重新獲得乾淨整潔的環境,還能開啟「簡單生活」計劃。 法國生活美學大師多明妮克.洛羅在《理想的簡單生活》一書中提到:「絕大多數的人,在生命的旅程中,都攜帶了沉重甚至是超重的行李。」而你我可能都是這類型的人。 「斷捨離」這個名詞源自於日本,「斷」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是「捨去多餘的物品」,「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很多人以為「斷捨離」僅是整理居家「外在」物品,那可就大錯特錯!真正的「斷捨離」重點在於「離」,也就是讓我們可以藉由整理物品、捨棄無用之物,還以乾淨整潔場所,達到心境上的轉變,擺脫對物品的執著,進而讓心情舒暢愉悅。 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只把錢花在刀口上 如果學會「斷捨離」,不僅可以還給居家舒適的空間,還能對財務大有助益。因為「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可以讓我們不再亂買東西,甚至戒除「囤積症」,從過去「亂買一堆便宜物品」進階到「只買品質好的東西」,杜絕浪費金錢的心態,只把錢花在刀口上,不僅能藉此存住錢,甚至能擺脫過去「月光族」的財務困境。 施行「斷捨離」生活後,會發現「簡單就是美」,再也不用跟別人比較。此外,堅持「買一件物品,就得從家中丟掉一件物品」的原則,能讓自己在購物時先思考到底這件物品是「需要」還是「想要」?同時,因為體會「Less is more」之後,也不會因為「恐慌」而囤積一堆生活用品(例如衛生紙、過多的食物),這些都能讓你逐漸地把錢省下來。 花小錢,是現代人每天的一種生活習慣,但藉由「斷捨離」的練習,可以讓我們改正花錢習慣。如果你想要學習「斷捨離」,可以從很多YouTube影片或書本中學習到觀念與方法,而在金錢上,該如何從小錢存出大存款,然後滾出大雪球?方法並不難,以下介紹3種簡單的方法,讓你輕鬆實踐存錢目標。 生活費固定金額法 將餘額存下來 Amy在27歲時就擁有百萬存款,她說,這全歸功於從12歲開始領零用錢時,媽媽就強迫她把小錢管好。那時還是國小生的她,被媽媽要求開始記帳,連花5元都要記下來,同時媽媽還會隨時檢查她錢包裡的錢與記帳本的餘額是否相符,而記帳這個動作,她一直持續到18歲,之後就沒記了,因為一旦養成習慣之後,就會控制花費不透支。 金錢觀從小就扎根,使得Amy在「買東西」上也有自己的原則,例如她不會追求「快時尚」,因為她看到朋友們購買最新潮流的衣服、鞋子、包包,很快就會因為褪流行被打入「冷宮」,但東西卻不整理、丟棄,導致越堆越多,最後連家裡的椅子都「長滿」衣服,所以她絕不追求「快時尚」,只買品質好、耐穿耐用的衣服、鞋子、包包,數量不必多,夠用就好,也因此她的存錢速度比一般女生快很多。 Amy觀察,很多女生都會有「平常工作辛苦,要犒賞寵愛自己」的心態,很容易就在不知不覺下花光辛苦賺來的錢;另外,身邊一些有存錢的朋友,則是存「月餘額」,所以每個月存的金額不固定,甚至因為多花了錢而無錢可存。 而Amy則是規定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費只能花一定限額,也就是採取「生活費固定金額法」。例如,她在大學工讀時,每月收入1萬8千元,她會把1萬元轉到另一個銀行帳戶,只留8千元當生活費;畢業後薪水提高到2萬7千元,她便把生活費提高到1萬元,其餘薪水仍全部轉入存款帳戶。 在生活費用固定不變下,隨著薪資提高,Amy每月可儲蓄的金額越來越多,加上年終獎金也是只要一領到就直接存起來,因此在她27歲時已經存了100多萬元,那一年Amy從戶頭裡拿出10萬元去日本旅行了2週,盡情享受存錢帶給自己的生活樂趣。 固定比例存錢法 計算每月該存數字 小錢就像滾雪球,當遇到一個濕滑的下坡,雪球就會越滾越大,在證券公司上班的顧小姐就是最好的實行者,她進入社會工作後,即訂出一年的存錢目標,然後反推每個月要存多少錢,因此算出每月要存下4成薪水。抓出儲蓄與支出比例後,她嚴格執行,並且每月檢討。 當她存到50萬元時,就在台中買下兩間學生套房出租,每月當包租婆,加上持續存下4成薪水,讓她財富不斷累積。6年前她將房地產出清,賣房子賺到的錢,加上手中持有的股票市值,算一算,累積了900多萬元財富。 顧小姐有一個觀念值得分享,她說,總報酬跟本金有關,同樣的報酬率,本金不同,總報酬金額就不同,例如同樣都是賺10%,本金10萬只賺1萬元,本金若有1千萬,就賺了100萬元,所以,存小錢持續累積本金,是非常重要的動作。 定期定額存ETF 用小錢累積大財富 小資族存錢的速度雖會因薪水不高而較緩慢,但投資理財的修練卻要越早開始越好,專家建議小資族可以用小錢練習「投資」,像是買零股或股價較低的ETF,讓自己對投資市場有參與感。 以投資新手最熟悉的元大台灣50(0050)為例,投資它就等於擁有全台灣前50大上市公司的零股,每年還能參與這些公司盈餘配息,而且在交易成本上,ETF有很大的優勢,若想長期投資,當然是選擇交易成本越低的理財工具越好,才不會因太高的交易成本侵蝕獲利。 買ETF的方式也有兩種,一是平日努力存錢,然後每半年買一次,例如每年6月底、12月底,用累積的存款按照投資比例購買ETF,原則是「只存不賣」,時間到了就買,不看大盤指數高低,只要留意資金與資產配置,然後按照自己存股的步調,執行買進動作。 另一種則是每月透過券商定期定額買進。目前國內已有多家券商配合開放投資人「定期定額」買股,最低門檻跟買基金一樣,每月扣款1,000元,且可以自己選擇扣款日期,算是同時兼具股票及基金的好處,而且能購買的ETF不限定於台灣50,還有其他ETF可供挑選。 此外,雖然小資族總資產不多,但還是要做資產配置,可以用「100法則」做為比例分配,例如現在30歲,100減30等於70,意味可用7成資金拿來存台灣50,3成現金放定存,當股票下跌,還有錢可以逢低攤平。只要慢慢存,當本金累積較多時,不用追求很高的報酬率,每年就可以多領一份薪水。

看更多

幸福理財學

只幫孩子存教育基金,卻忘了自己嗎?財務專家:30+的你,小心別犯這6個理財錯誤

Anne Lester曾任摩根大通資產管理解決方案集團退休解決方案部門主管,瞭解了許多適合或不適合的退休財務管理方式,同時也看到人們在投資旅程的每個階段所採取的關鍵步驟或甚至錯誤決定。想知道如何讓自己走在財務穩定的正確道路上嗎? Anne Lester提供了6項30 多歲時就應免的常見且重要的財務錯誤 :  圖 / Pexels 1. 沒有預備應急基金 當在為退休做儲蓄時,預備足夠的應急基金是避免在日後生活中出現債務的關鍵。一般而言,應急基金的額度大約是3至6個月的生活費用,這樣就可以度過任何突發的意外事件,例如失業或昂貴的醫療問題。記得要將應急資金存入一般儲蓄帳戶而不是投資帳戶,這樣才可以立即使用且不會受到股市波動影響 。 2. 保險不足 許多人不喜歡購買保險,因為深怕付出去的保費永遠也領不回來。然而,沒有保險會造成極大的風險,甚至可能會經濟陷入困境。例如,工作中的一次醫療緊急情況或事故可能會改變您的財務軌跡。Anne Lester強烈推薦的保險類型包括 :  定期型壽險,避免生故時導致配偶或孩子頓失收入 健康保險,避免大筆醫療支出導致財務困境 失能保險,確保自己受傷或無法工作時能夠維持全家人的生活水平 租屋保險,避免失竊、火災或其他災難造成財務損失 3. 針對高息債務只償還最低還款額度 如果正在背負著高利率貸款或債務,例如利率高於5.8%的學生貸款、個人貸款或信用卡債務等,Anne Lester建議應盡快且積極地償還完畢,同一時間,低利率債務只要先償還最低還款額度。 4. 在房屋上的花費過高 擁有房屋是件令人欣慰的事,但不能保證一定會擁有財富,但是可以保證的是,除了房貸之外,在房屋上的花費其實也不少。因此在決定買房之前,務必確保住房預算包括意外維修、維護以及工作發生突發狀況等。 5. 沒有積極進行退休儲蓄 當一個人在30多歲時,退休似乎是還很遙遠的一件事。但是,在30時為退休儲蓄的每1分錢,會比在40歲或50歲時產生更大的效益,因為多了10至20年的時間來累積複利。 6. 在為自己存錢之前先為孩子存錢 許多人在升格為父母之後很自然地會把孩子的需求放在個人需求的前面,但是Anne Lester警告表示,在為自己的退休儲蓄之前千萬不要先為孩子的大學教育儲蓄,畢竟支付大學費用的方式有很多,例如獎學金、選擇較便宜的學校或貸款。 Reference:  Don’t make these 6 money mistakes in your 30s, says former JPMorgan retirement expert

看更多